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 了解应对”。据估算,我国有近1.5亿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前期人群则高达3.88亿。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尽早进行干预是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中间状态,可能出现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等表现。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值比正常人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但< 11.1mmol/L。
2020年5月27日,邢台市桥西区泉西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上门为居民测量血糖。
2001年,糖尿病专家提出“糖尿病前期”一词,用来替代此前的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旨在让医生及公众对血糖轻微升高引起足够重视。
糖尿病前期易被忽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人对“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血糖达到多少就可诊断糖尿病?”等关键性问题,要么知之甚少,要么语焉不详。临床中,很多患者并不是因为怀疑自己得了糖尿病而来就诊,他们往往是通过例行体检或是在进行其他疾病检查时才发现血糖异常。
“2007年—2008年的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5.5%。”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罗樱樱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数量庞大,患病率高,但由于糖尿病前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容易被忽视。”
糖尿病前期有“逆转”的可能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罗樱樱称:“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风险远远高于正常人。”好在,糖尿病前期有“逆转”的可能。
罗樱樱表示:“糖尿病前期患者要控制饮食总热量,增加蔬菜摄入量、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入量,超重或肥胖患者要减轻体重,每天使用盐的总量不超过5g;每天能进行至少2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此外,还要定期监测血糖。”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教授介绍,糖尿病前期的人还不能算是糖尿病患者,但是血糖要比一般人群高。如果这个时候进行调整干预,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糖尿病前期人群一般不用吃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多数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甚至一部分新发的、糖尿病病程不长的已确诊患者,特别是肥胖人群,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尤其是体重减轻后,糖尿病病情随之消失。
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陈景言告诉记者,“如果病程在1年以内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通过严格饮食营养控制联合运动治疗,部分联合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使体重减轻10公斤以上或10%以上,达到糖尿病缓解的机会很大。”陈景言说。而对于重度肥胖、体质指数≥32.5公斤/平方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也可以考虑采用代谢手术的方式实现糖尿病缓解。
“逆转”关键在于改变生活方式
那么,糖尿病前期患者如何才能成功实现“逆转”呢?
罗樱樱强调,关键在于改变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前期患者要控制饮食总热量,增加蔬菜摄入量、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入量,超重或肥胖患者要减轻体重,每天使用盐的总量不超过5g;每天能进行至少2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此外,还要定期监测血糖。”罗樱樱说。
对糖尿病前期患者,早期筛查很重要。陈景言建议,超重或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以及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等人群,需要定期体检筛查,及时发现,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