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的配方与清朝乾隆皇帝有关。相传当年乾隆奔波劳累、疲倦不堪,御医就用了四味中药调理好了皇帝的脾胃,乾隆御赐这款汤为“四臣汤”,后来被误称为“四神汤”。
淮山、云苓、莲子、芡实都是街坊常用的汤料,能起到健脾益肾、祛湿止泻的作用。芡实又叫鸡头米,为“水八仙”之一,一碗用鲜芡实做的汤水是老苏州人在金秋季节的时令美食。而在广东,我们一般只能用干芡实来补脾固涩。中医养生讲究“秋收冬藏”,冬季万物潜藏,我们身体也要顺时而为、潜藏固涩,所以用莲子、芡实收敛。而冬季寒冷,进补是不变的主题,但进补前需先调理好脾胃,可以尝试这款将平补的“四神汤”与温补五脏的乳鸽搭配而成的汤水。
由于莲子、芡实、淮山均有收敛的作用,便秘腹胀者需减量食用,可加一块行气、去腥的陈皮。
家乡水圆仔
水圆仔,又称咸水丸,咸水圆等等,水圆仔跟汤圆可以说是同一个类别的。只是汤圆有馅,而水圆仔是实心的,里面没有馅。小时候家乡的父老乡亲们经常做的一种早餐便是水圆仔,只是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物质也丰富了,所以水圆仔便渐渐地被大家遗忘了。
一种家常味道,牵引出网友们满满的回忆!
童年的美食之一,就是圆仔了。水圆仔,它的味道,流淌在血液里,深入骨髓。犹如北方人喜欢饺子,花都正宗本地人,喜欢水圆仔,都是同样的道理!
圆仔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炒的,一种是水煮。夏天,天气炎热,食欲下降,煮一锅水圆仔,清热解暑,最好不过。而冬天,更多的人,喜欢炒一锅圆仔,热乎乎的,吃起来很过瘾。